banner
reverie

reverie

人格结构三元说

人格结构三元说是指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人格组成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格由三个基本结构组成,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image

本我:即最根本的我,是人格的最底层,这里是 “无意识” 的领域,代表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包括基本的本能和欲望,如食欲、性欲和自我保护的本能。本我没有道德或现实的约束,这些与生俱来的欲望要寻求即刻的满足,无论是非对错,只要满足了欲望就会很快乐。

自我:在本我之上,也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那个自己。自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代表了个体的现实感知和理性决策,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和社会规范来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并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它能够感受到本我的欲望,也努力满足个体的欲望,但自我会用理性来甄别本我的要求。

超我:是超越自我的那部分 —— 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也是个人心中的理想化人格。它是在人与 “道德” 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即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道德权威的价值观的内化中形成的。超我代表了个体的内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超我主要通过道德内疚和道德标准的形式来约束个体的行为。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作用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当这三个结构之间的冲突无法得到解决时,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并称为心理防卫机制或自我防卫机制。

在生理学方面:
本我对应了人脑中央部位
image
自我对应了前额叶皮质

image

超我对应了眶额叶皮层

image

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像马和骑手,马是强劲的驱动力,骑手则需要驾驭这股力量。如果骑手不能正常指挥马,骑手就会被马拖着走,去向不想去的路途,就会引起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本能欲望是生命的驱动力,理性的力量没那么强大,力量最强的其实是人的原始欲望,理想只是在不断想办法应对这些原始欲望。

当涉及到无意识和本能欲望的问题时,有很多影视作品探索了这一主题。下面的一些经典影视作品,涉及了无意识、本能欲望和心理深层的探索:

《梦之安魂曲》(Inception):这部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执导的电影探索了梦境和意识的层次,涉及了潜意识的力量和无意识的影响。

《闪灵》(The Shining):这部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的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描绘了主角逐渐受到无意识力量的影响,并展现了本能欲望的暴力表现。

《失控》(Black Swan):这部达伦・阿伦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执导的电影通过一个芭蕾舞演员的故事,探索了欲望、竞争和自我认同的心理冲突,展示了无意识的影响和心理崩溃的过程。

《精神病患者》(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这部导演米洛斯・福尔曼(Milos Forman)的电影改编自肯・凯西(Ken Kesey)的同名小说,探索了个体与集体意识、权威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揭示了本能欲望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关系。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