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2011 年畢業的本科,年薪一千萬的話,至今周圍同學朋友沒人實現。淨資產千萬的話,那倒是很容易,完全因為房地產漲價而已。我家裡在偏遠山區,窮得很。舉個例子,在貴校讀書時,有次在燕南園看到一桌人吃完飯沒收拾餐盤,裡面有一盤好像排骨還是雞肉的菜沒吃完,我看周圍人沒留意就過去吃了然後把盤收了。因為窮,所以讀書時拼命兼職,所謂狀元全國巡迴演講、家教、輔導班講課、攢輔導書等等,只要能賺錢,啥都幹。成績當然一般,能畢業而已,不過畢業時靠兼職攢了 30 多萬。從沒打算讀研或者出國,只想趕緊工作賺錢,畢業後去了一家普通央企。工作第一年,加上工資湊了 50 萬,那時候就想著買房了,而且買的單位附近,西城的房子。現在回頭看,畢業第一年就靠自己在北京買房,放在現在是很難的。西城老破小,60 平,150 萬,借了點錢付了首付 60 萬。到年底發了年終獎發現太保守了,後悔為啥不買大的。於是,繼續努力賺錢攢錢,2015 年,靠工資、消費貸,買了西城 140 平的次新學區房。第二年幾乎一年房價就翻了一番,又開始後悔當時為啥不用足杠杆倒腾一下弄兩套 140 平的。現在名下兩套房,一大一小,200 平,總價大概 3000 多萬吧,貸款差不多還完了。工作 10 年多一點,給父母買了養老保險,就是那種補繳幾萬塊錢然後按最低退休金標準發養老金那種,雖然一個月只發一千多,但是他們覺得有退休金,很滿足;給他們買了醫療保險,前段時間父親來北京做手術,花了 10 來萬,萬幸治好了,商業保險把一萬之外的全賠付了,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沒錢不敢看病。一個來自農村的赤貧的底層,靠時代,靠房地產改變了命運,雖然遠遠談不上大富大貴,但是已經很滿足。我父母在村裡總是很驕傲,別人問起來孩子在哪,北大、xx 公司、北京、北京的房子,現在又有了孫子,他們臉上寫滿了驕傲。感謝時代,感謝北大,感謝房地產紅利。
樓主 21 年清華經管本科畢業,因為抑鬱本科就已經延畢了兩年,畢業後又在家複閒了一年。去年振作起來考研了本專業,然而複試還是沒有通過。現假如去找工作,能找到的也大概都是大專能找的那種層次了。我雖然知道自己本就是普通人,只是高考取得了比較高的分數進入了清華的高分專業,但是還是不太能接受自己已經成為親戚朋友眼中的笑料。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經徹底失敗了,未來也沒有任何盼頭。昨天是我的 25 歲生日,父母還是給我準備了一桌飯菜,還和我談他們 25 歲的事情,他們是 25 歲生了我,然後承擔起了家庭的種種負擔。可我聽了這些只覺得特別難受,恨自己 25 歲一事無成,恨自己 25 歲還在讓父母為自己的未來操心,想起這些眼淚就會止不住地流,可又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我覺得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了,不僅辜負了他們的養育之恩,也讓他們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來自親戚的輿論壓力。
有段時間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在領英上搜索本科和高中同學的簡歷,還有就是偷窺他們的朋友圈。他們有的人已經在讀國外頂尖學府的 phd ,有的人已經入職 BB 行、大買年薪百萬,有的人進了硅谷大廠,稍微沒那麼拔尖的大部分人也都拿了總行、三中一華或者國內大廠的 offer 。可是我卻什麼都沒有,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親戚朋友也笑我清華畢業都找不到工作,在家太久也慢慢地和父母發生一些小摩擦,以前的同學和朋友也根本不敢再聯繫,難受的時候就覺得整個世界已經抛棄了我。